最好是在下午5点以后,这时打药不易被风吹干,浸润时间长,灭菌效果好。所以在大雨后的晚上无论如何也应该打一遍药。陕西苗木打药一般两次就换一种,以免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影响药效。常用的药品有:三乙膦酸铝(乙膦铝)、甲霜灵、百菌清、三唑酮、甲霜灵锰锌、恶霜锰锌(杀毒矾)、灭霉灵等。病后治疗。每天早晨露水未干时,染病植株上白色菌丝体很显眼,对白色菌丝体用药水喷洗病区,往往能限制病菌的扩散,下午再喷药预防。陕西苗木只要在整个高温高湿的早晨都对开始发病的地方喷药,就不会产生病害蔓延。
有性繁殖指两个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孢子,其过程有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个体。陕西苗木有性孢子包括两种:一种是两性细胞结合后,有双倍体核的有性孢子,像卵孢子、接合孢子;另一种是双倍体核减数分裂后最初形成的孢子,如子囊孢子、担子孢子等。卵孢子是异型配子囊交配受精形成的厚壁休眠孢子。接合孢子是同型配子囊接触之间细胞壁溶解内容物融合之后,发育而成的一个厚壁休眠孢子。陕西苗木子囊孢子是异型配子囊或同型配子囊接触配合,减数分裂,在子囊内形成8个子囊孢子。
一些真菌菌丝分化形成吸器、假根、附着枝等,菌丝一般是由孢子萌发产生的芽发展而来的,可以生长延伸,而且还产生很多分枝,形成交结的菌丝体。陕西苗木寄生真菌菌丝从寄主细胞吸收养分和水分,并且每一小段断裂的菌丝可以继续生长。真菌的菌丝交织形成疏松的菌组织——疏丝组织,或紧密的菌组织—拟薄壁组织,由这两种菌组织形成菌核、菌索和子座等菌组织体。菌核是营养贮藏结构,又是繁殖结构,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陕西苗木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或子实体,一般不直接产生孢子,典型的菌核内层为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表层细胞壁厚,颜色深。
子座,陕西苗木一般为垫状,由菌丝密集而成,紧密附着在基物上般不休眠,或休眠后发育,子座成熟后,其上或其内形成产生孢子的结构真菌在经过营养阶段后进入繁殖阶段,即从营养体上产生繁殖体,繁殖体是指各种类型的孢子,无性繁殖是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陕西苗木由营养体裂殖、芽殖、断裂方式繁殖或由子实体产生孢子等产生菌丝片断、节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等无性孢子,条件适宜时无性孢子可重复产生多次,但无性孢子在不利环境条件下易失去生活力。
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在土壤、栽培基质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可营腐生生活。陕西苗木病株根或茎的腐烂处在潮湿环境中产生子实体,孢子借气流、雨水、灌溉水的泼溅传播,通过幼根和茎基部或扦插苗的伤口侵入为害。病菌有时可能寄存在维管束系统而无症状表现,有时进入维管束系统后能马上堵塞导管,并产出有毒物质,扩散开来且逐渐向上延展,导致病株叶片枯黄而死。陕西苗木对寄主体内病菌扩展的研究表明,在症状出现以前,维管束内病菌扩展是比较缓慢的,但从得病植株上获取部分繁殖材料时,可能有隐藏的镰刀菌病原。